2022綜合能源應用平臺
《2022綜合能源應用平臺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2022綜合能源應用平臺(17頁珍藏版)》請在讀根文庫上搜索。
1、 綜合能源一體化應用方案各領域的未來能源組成 工業:利用電氣化、氫能、碳捕集和封存以及生物能源來實現重工業的完全脫碳。建筑:更廣泛地采用先進熱泵技術 和最先進的建筑保溫材料,降低供暖排碳。交通:鐵路電氣化、其他路面運輸電 氣化、氫能;航空生物質等;航海合成氨等。電能需求在中國的零碳經濟中,終端電 力消費將達到15 萬億度,其中80%將用于直接電氣化,18%用于生產氫氣和氨等以電力為 基礎的燃料。發電側特點 一 次 能 源結 構 將發 生 巨 大變 化,其 中 化 石 燃 料 需 求 降 幅 超過90%,風 能、太 陽 能、水電 將 成為 主 要 能 源。煤電 將基本退出。來自火電的發電量將從目
2、前的72%下 降到的7%,且火電將基本由天然氣而 不是煤來提供。風電裝機從290GW 增長至2050 年 的 2400GW。碳達峰碳中和:隨著裝機量的增加,總能耗也將增加,若不采取措施,將無法實現 碳中和。減碳措施:節能+綠電節能:對于老舊能效不高的設備設施 進行更換或改造,包括變壓器、空壓機、空調、燈 具 等;對 生產 工藝進 行 改 造;同時,設計 中 更 多 的 考慮 材 料 選用及節約。綠色節能設備,如空壓機、變壓器、燈具、空調等設備設施 裝配、調試工藝 生產工藝 降低單機碳排放,低碳材 料、輕量化設計等低碳設計 宣貫節能思想,改善用能 習慣用能宣貫智慧碳排放管理系統:建立中國海裝智慧
- 配套說明:
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,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,非文檔質量問題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、國徽等圖片,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。
- 關 鍵 詞:
- 2022 綜合 能源 應用 平臺
